7月7日夜9時許,河北唐山的“板面人”在約定的專線大巴接駁地點等候孩子到來。
7月7日晚7時許,“板面娃”在春節后再次見到爸爸,非常高興。
【資料圖】
大巴車行進途中,阮叔叔開視頻讓“板面娃”與即將見面的爸媽打招呼。
7月7日早晨,太和縣郭廟鎮宋集,101名被稱為“板面娃”的留守兒童,乘坐發往天津、河北唐山兩條線路的“板面親情專線”大巴車,奔向千里之外的父母身邊。
之前的7月5日,當地已先行發出一輛去河北省石家莊的專線大巴,讓53名太和 “板面娃”與他們的父母團聚。
“我家在郭廟鎮鄧堰村,離宋集遠,奶奶年齡大不會騎三輪車。早上5點多鐘,阮叔叔派車上門接我們來這里集合。”14歲的鄧文康對記者說,這是他第3次與姐姐一起乘大巴去河北,他爸媽在廊坊做板面生意。
鄧文康提到的阮叔叔,就是這次活動的組織者、太和板面商會關工委負責人阮保華。
“出發啦!向著你們爸媽的方向,一路向北!”上午9時,大巴車準時發動,身著正裝、身材魁梧的阮保華手拿話筒大聲對孩子們說。
阮保華告訴記者,太和板面是安徽地方特色小吃,在北方很受歡迎。目前,太和縣在全國各地經營的板面店鋪有5萬多家,從業者逾10萬人,太和縣因此有很多這樣的孩子,父母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地開板面館,他們和爺爺奶奶一起留守家鄉,被當地人稱為“板面娃”,他們成了眾多在外打拼創業的“板面人”心頭的牽掛。
為了讓“板面人”安心在外創業,無需關門歇業就能與孩子團聚,自2020年暑假開始,阮保華牽頭組織了“愛在路上·板面兒童千里大護送”活動,將 “板面娃”護送到千里之外的父母身邊。之后,每年的暑期都舉辦這樣的活動。
阮保華說,孩子們到達天津、唐山、石家莊等地后,安徽籍“板面人”自發組織愛心車隊,在約定接駁點將這些孩子接力送到家長身邊,“8月底開學前,我們將組織‘愛心專線’大巴,將孩子們接回家鄉。”
為確保“板面娃”一路安全,阮保華對每次活動都精心籌劃、仔細安排,每輛車上都配有多名志愿者。
參與此次愛心護送活動的,有太和縣關工委的退休干部,有該縣郭廟鎮相關負責同志,有郵政公司太和分公司的工作人員,有當地中學教師及村衛生室醫生。
發往天津、唐山的兩輛大巴車從太和縣郭廟鎮宋集同時出發,記者跟隨前往。一路上,阮保華用對講機進行調度安排,高速公路上,保持著較低速度行進。
從安徽太和縣出發直至到達河南境內的商丘服務區,記者看到,行車中阮保華拿著話筒,或站立與孩子們說話,或拿著直播架來回穿梭車廂,讓孩子們與即將見面的爸媽互動。
上午10時20分,到達商丘服務區。記者看看手機,天氣預報顯示:39℃。男孩女孩下車后分別站成2列隊依次進入室內休息。
離開商丘服務區,車廂里歡歌笑語在繼續。“愛心互動”“親情互動”接連上演。愛心人士輪番給孩子說笑話、講故事、教唱歌曲、講解課文,讓他們連麥家長、表演節目……
行進途中,小朋友的才藝表演更是不能少,他們相繼拿起話筒,放聲歌唱,吟誦詩歌,稚嫩的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9歲男孩張志豪,是第4次與姐姐一起乘大巴去天津,他每次都坐在同樣的位置:第四排,左側,靠窗。這個內向的男孩,在歡樂的氛圍中也拿起話筒朗誦起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經過10多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當晚7時30分抵達首站約定地點——天津西青區小南河。晚上9時50分,順利抵達最后一站——唐山南收費站附近約定接駁點。
“爸——”“媽——”,車門一打開,孩子們迫不及待地下車,飛快地撲向爸媽。擁抱,親吻,歡聲,笑語,這群飛越千里的“板面娃”,與他們日夜思念的爸媽歡聚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炎炎夏日里動人的風景……( 本報記者 張旭初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