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1、 “蒙漢調”,俗稱“漫瀚調”。
2、明、清以來,由于漢族群眾的逐步遷入,鄂爾多斯大部分地區形成了蒙漢雜居區。
3、漢族群眾在學習蒙古民歌時,往往把一部分旋律吸收后變作內蒙古西部地區“二人臺”音樂的牌子曲。
4、如《森吉德瑪》、《巴音杭蓋》、《敏金杭蓋》、《大青馬》、《四公主》等。
5、還有一部分鄂爾多斯民歌,漢族群眾在演唱和流傳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一系列特點,同時,也慢慢地融入漢族的“山曲兒”、“二人臺”音樂的調式因素。
6、這樣,漸漸地就形成了兼有兩個民族民歌的的某些特征的民歌品種,當地群眾稱之為“漫瀚調”。
文章到此就分享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