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在浙江省嘉善縣,長三角零工市場中寒圩村服務點揭牌。該服務點設在村黨群服務中心里,面積僅10余平方米,卻功能齊全,工作人員由村里的社保協理員兼任,可為求職者提供求職登記、用工登記、崗位推薦、培訓報名、洽談對接等服務。
零工市場進村,主要是有需求。嘉善縣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副主任馬炯告訴記者,在嘉善,零工市場一直是個“剛需”,目前全縣靈活就業人員超過10萬人。比如,嘉善西塘鎮是國內紐扣之鄉,發達的紐扣產業背后,依托的就是大量以紐扣拼裝、彩鉆粘貼等為主要工作的靈活務工者。嘉善當地的龍頭企業立訊制造,一直有季節性大規模用工需求,每年第三季度用工總缺口可達近2.5萬人。此次設立服務點的中寒圩村,位于魏塘街道的工業園區附近,周邊有一批存在潮汐用工需求的制造業企業。長期以來,中寒圩村是外來務工人員的主要聚集區域之一。
另一方面,嘉善希望更“體面”地解決需求。“以前的零工市場又叫馬路市場,打零工意味著不體面。”馬炯解釋,早年間,由于信息不通,很多人只能在馬路邊舉牌找工作,有時候清早四五點就要去搶活,會一點技術的舉牌子,不會技術的就拿著鐵鍬、掃帚等家伙事兒蹲在路邊,等主顧來挑人。這些年,在用工需求較為集中、傳統制造業較為密集的蘇南、浙江多地,各類人才市場的功能已經較為完備,大企業和地方政府也經常搭建定點定向招工平臺,包車甚至包機接工人上崗返崗。不過,熟人介紹和勞務市場蹲活依然是主要的打零工途徑。“我們的零工市場是線上線下一體的,很多年紀大一點的求職者不會用手機,我們都有專人提供相關服務。你不會弄手機,我們幫你弄,或者也可以直接登記,我們幫你介紹工作,然后電話通知你。”馬炯說。
今年2月,嘉善長三角零工市場正式啟用。運營半年以來,效果還不錯。目前線下已建成縣級、鎮級2個零工市場,3個村級服務點,線上平臺入駐近千家企業,服務2.5萬余名注冊用戶,發布崗位5000余個,完成交易5200多人次。從機制上看,該零工市場也有不少創新。比如,創新了商業保險合作機制和薪資支付模式等,為求職者提供線上勞務合同簽訂、意外保險人身保障、勞動報酬即時支付等保障,解決了以往的一些零工求職中的具體痛點。
在馬炯看來,零工市場最重要的作用是“增收”。他給記者舉例,零工市場目前的主要用戶大概是兩類,除了工廠的潮汐用工,還有一類是尋求兼職的求職者。比如,每年農忙時期,兼職無人機飛手是個熱門職位;有人白天在工廠上班,晚上去快遞分揀中心做兼職;還有人白天經營店鋪,晚上關門后去做服務員等。“前段時間,有家餐廳希望招聘有消防監控證書的保安,比一般保安每個月多1000元工資,在平臺發布信息后很快就得到了響應,應聘的人數比企業預想的多不少。”馬炯說。記者在平臺數據中心看到,每位成交者的平均收益超過3000元。
不過,難點也有不少。受限于產業結構和用工需求等,即便在嘉善當地,平臺落地推廣有難度。記者發現,嘉善各鎮街在發布任務、成交金額等方面區域分布并不均衡,區域間相關數據差異很大。記者好奇,零工市場平臺能否畫出一個大致的求職者畫像,得到的是否定的答案。嘉善縣人才交流中心工作人員徐超有些無奈地告訴記者,在前期推廣的過程中,為了增加注冊人數,平臺取消了部分限制,只需輸入姓名、身份證號碼和手機號碼即可完成注冊,但諸如技能、學歷等數據都是缺失的,目前只能根據在平臺上的過往就職經歷進行崗位推薦,很難做到精準匹配。
從長遠看,依托零工市場,嘉善還有更大的雄心。比如,用上了“長三角”的名頭,嘉善期望聯合上海青浦、江蘇吳江共同開發“長三角零工電子地圖”。采訪期間,馬炯曾反復向記者強調“要扭轉對零工低端用工的刻板印象”。在這方面,嘉善正在探索高端“技術性零工服務”,目的是吸納“周末工程師”和“假期專家”,來緩解縣域重點產業“高精尖”人才稀缺,科技創新“卡脖子”等發展技術難題。此外,嘉善還為零工市場疊加增值服務,例如針對暑期返鄉的大學生群體推出實習崗位;開辟技能提升培訓板塊,開設職業技能培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