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定陶區統籌推進“美德信用”建設,實現美德與信用建設相互融通、相互促進,通過發放“美德信用積分卡”“陶城卡”,打造“美德信用轉化站”等方式將美德信用建設融入到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設中,形成以“德”樹“信”,以“信”養“德”的良好局面。
弘揚美德揚正氣
開展“五為”志愿服務,涵養謙和仁愛美德。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以“五為”志愿服務為抓手,培育 “和美陶城”“陶都講堂”“理‘響’萬家”等品牌項目36個,開展“和美講堂”“陶都講堂”誠信故事”微宣講、“美德信用五進”主題宣講活動等宣講活動190余場次,舉辦“和美餃子宴”6次,美德信用積分兌換活動450次,受益群眾6500余人次。組織開展“和美講堂”“和美餃子宴”“移風易俗話文明”“沉浸式美德宣講”“中國夢?新時代?新使命”百姓宣講等各類“五為”文明實踐活動5510余場,累計惠及群眾26.4萬余人次。為弱勢群體、留守兒童提供志愿服務近1600次,形成了“陶小哥驛站”“一門技術促脫貧”“文明實踐助殘行動”等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案例,匯集了團結奮進正能量、倡樹了樂于奉獻的社會文明新風尚。
(相關資料圖)
開展時代美德實踐活動,涵養崇德向善美德。開展“大手牽小手”美德進校園文明實踐活動,以理論宣講、開學第一課等形式弘揚儒家文化、傳承孝善美德;實施“小手牽大手”童聲潤萬家美德宣講活動,組織中小學生開展“國學講堂經典誦讀”。把陶朱公范蠡誠信經商的故事編成曲藝作品到各個鎮街演出240余場次,讓誠信美德深入人心。圍繞“群眾走到哪,文明實踐就服務到哪”這一宗旨,累計開展“家庭站理論宣講”、“家庭站里話美德”“如此生活”分享會等活動1680余次。“一張桌、兩本書、幾個板凳”,志愿者和群眾圍坐一起,聊家長里短、說村莊變化、談志愿奉獻,鄰里和睦、守望相助的和諧氛圍已經形成。
開展移風易俗行動,涵養勤儉節約美德。組織開展了“樹新風·承諾亮諾”、“陶韻新風·青年先行”單身青年交友聯誼活動20余場,打造“花田喜事”移風易俗品牌,舉辦“玫瑰情緣 執手相約”集體婚禮。打造美德展示點24個、展示帶(區)23個,舉辦“花田話美德”美德健康新生活分享會、“家庭站里話美德”分享會136場次。組織各鎮街開展移風易俗工作培訓33次,培訓人員3950余人;紅白理事會骨干培訓25次,培訓人員2796余人次。發放倡議書18000余份,簽訂了移風易俗承諾書12000余份。各鎮街建設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禮堂”試點,文明理事、勤儉辦事的移風易俗新風尚已經形成。
完善機制強信用
完善組織領導。建立完善《統籌推進美德定陶和信用定陶建設工作協調機制》,研究制定各部門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清單,推動各部門出臺支持美德和信用建設的激勵政策,深化質量和品牌、稅收、環境安全等重點領域信用監管。不斷完善美德信用體系建設,統籌協調各方面力量,形成協調協作、合理推進的工作格局。
完善典型引領。評選“感動定陶人物”“最美志愿者”“孝賢之星”等先進典型6000余人。舉辦道德模范表彰大會及美德人物表彰大會200余場次,其中鄉村文化藝術節暨美德人物表彰大會、農民藝術節暨道德模范表彰大會等活動11場次。評選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四德人物等典型模范3200余人。加大誠信企業、誠信商戶建設力度,充分挖掘典型案例,在全區范圍內營造重德守信濃厚氛圍。為140名美德信用人物發放美德信用“陶誠卡”,尊享165個愛心商家折扣,看病就醫優先、政務服務“容缺受理”、公交、旅游景點折扣等禮遇。
完善積分量化管理。在計分管理流程中,科學設定申報、審核、公示、通報流程。其中,個人和家庭積分由村級負責,積分結果每月由黨員大會表決認定,村務公開欄、公示;村集體和企業積分由鄉鎮負責,定期組織開展審核認定,讓美德善舉、鄉風文明有“鏡”可照、有“尺”可量、有“標”可比,使揚善抑惡、求美棄丑成為群眾自覺追求。目前,我區已有近2000戶家庭、1.6萬余人參與積分兌換活動。
完善信用成果轉化。按照信用共享、互惠共贏、協同發展的原則,建立“個人+企業”“家庭+企業”“村莊+企業”積分聯結機制,將村企共建納入美德積分項目,引導企業通過誠信經營以及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分享紅利、發放福利等行為獲取積分,個人、家庭、村集體積分也可按一定比例轉化給企業或提供擔保,實現發展成果反哺,形成金融助力、村企共建、互惠共榮的良性循環。
下一步,定陶區將持續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不斷完善美德信用體系建設,實現文明實踐筑同心、信用賦能惠民心,引導全社會崇德向善、見賢思齊、重信守諾,匯聚美德信用建設強大合力,筑牢社會文明“壓艙石”。
來源:文明菏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