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你如何看待英國正在大力推廣的遺體處理方式——水葬?它會把人裝進大缸,高溫沸煮4小時,再將煮化的液體排進下水道,剩下的骨頭磨成粉。在進行這種水葬時,尸體都會發(fā)生哪些化學或者物理的反應?這種處理更環(huán)保么?請詳細為我解答。
您說的這種遺體處理方式在科學上被稱為生物水解,也被廣泛稱為“水火葬”或“堿性水解”。
在生物水解過程中,遺體被放置在一個密封的不銹鋼容器中,然后添加堿性溶液(通常是氫氧化鉀和/或氫氧化鈉)并加熱到約150-180攝氏度的高溫。在這種條件下,遺體將通過化學反應——水解,被分解為更基本的化學元素。主要的化學反應過程就是蛋白質、脂肪和多糖等有機物被堿性水解,最終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如氨基酸、糖和甘油等。
最終結果是液體和骨骼。液體部分主要包含分解后的有機物和水,骨骼由于其主要成分為無機的鈣磷化合物,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不會被溶解。這些骨骼可以被收集,然后研磨成粉末,類似于傳統(tǒng)火葬后的遺骨。
在環(huán)保方面,生物水解相對于傳統(tǒng)的火葬或土葬有其優(yōu)點。它的能耗較低,排放的溫室氣體較少,對土壤和地下水的影響也較小。生物水解后產生的液體可以經過處理后排放,對環(huán)境的影響比較小。
然而,生物水解也有其挑戰(zhàn)。例如,如何安全、有效地處理和排放生物水解后的液體,確保它不會對公共衛(wèi)生和環(huán)境造成影響。此外,盡管這種方法在環(huán)保上有其優(yōu)勢,但在社會和文化接受度方面,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教育和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