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香港大學(港大)7日召開記者會公布,該校科研團隊近日獲得由嫦娥五號采集的月球土壤樣本作科研用途,希望揭開月球玄武巖背后的秘密,并嘗試解答糾纏科學界多年、有關月球年輕火山活動起源的難題。
據悉,由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曾于兩年多前在港公開展出,但月壤抵港作科研用途尚屬首次。
這項研究由港大地球科學系博士后研究員錢煜奇領銜,他日前親自赴京領取了4份共計822.6毫克的月球樣本。這位今年29歲的科學家于2018年發表了第一篇詳盡描述嫦娥五號著陸點的研究論文,并為該區域的地質演化歷史建構了一幅完整的藍圖。隨后,他的研究涵蓋了著陸點的月壤起源、特性和火山歷史等,其研究成果多次在頂尖期刊上發表。
錢煜奇在記者會上表示,這些月壤樣本非常珍貴且特別,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與之前的相比年輕了10億年,對年輕的火山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希望能夠通過研究全面重建月球火山噴發的過程。
錢煜奇又表示,研究團隊將嚴格控制月壤消耗量,會從粉末樣本中挑選一些顆粒進行研究。而所有月壤樣本,包括研究過的顆粒,最后都會還回國家航天局。
錢煜奇的研究導師Joseph MICHALSKI在港大建立了行星光譜和礦物學實驗室,旨在為太空任務提供支援。他表示,是次成功獲得嫦娥五號月球樣本證明了該實驗室的價值,并寄望將來能參與更多樣本研究的合作。
港大稱,研究團隊希望能夠深入了解月球晚期火山活動歷史,以及月球巖漿系統中揮發物的分布和演變,為未來月球的地質和熱演化,及其與太陽系形成和演化的關系提供寶貴的信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