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wǎng)8月25日報道據(jù)法新社8月23日報道,印度23日成為首個在月球南極附近著陸航天器的國家。這對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及其雄心勃勃、價格低廉的太空計劃來說是歷史性勝利。
(資料圖片)
沒有載人的“月船三號”探測器于印度時間23日下午6時04分著陸,任務控制技術(shù)人員歡呼雀躍,相互擁抱。
幾天前,俄羅斯的一個探測器在同一地區(qū)墜毀。四年前,印度的上次登月嘗試在最后一刻失敗。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在直播中揮舞著印度國旗,面帶微笑地宣布,此次任務取得成功是超越本國國界的勝利。
莫迪在南非舉行的金磚國家會晤間隙說:“印度登月任務的成功不僅僅屬于印度,這一成功屬于全人類。”
印度全民期盼
印度“月船三號”任務近6周前在歡呼的觀眾面前發(fā)射,此后吸引了公眾的關注。
政界人士以印度教禱告儀式祝福這次任務取得成功,中小學生在課堂里通過直播跟蹤“月船三號”著陸的最后時刻。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的合同制雇員阿尼爾·庫馬爾對法新社記者說:“我太高興了,沒有什么別的能讓我更高興。”
與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阿波羅”登月任務用幾天時間抵達月球相比,“月船三號”抵達月球花費的時間要長得多。
印度使用的火箭威力遠不及美國當時使用的火箭,這意味著“月船三號”探測器在開始為期一個月的奔月旅程前,必須繞地球飛行數(shù)圈,才能提升速度。
“維克拉姆”著陸器上周與推進艙分離,自8月5日進入月球軌道以來一直在發(fā)送月球表面圖像。
現(xiàn)在,“維克拉姆”已經(jīng)著陸,一個太陽能月球車將探索月球表面,并在兩周的設計壽命期間向地球傳送數(shù)據(jù)。
花小錢辦大事
印度正在接近美國、俄羅斯等全球太空強國設定的里程碑,它以低得多的價格執(zhí)行了許多任務。這個南亞國家的太空計劃預算相對較低,但自2008年首次將探測器送入月球軌道以來,其太空計劃的規(guī)模和勢頭大大提升。
最近這次任務耗資7460萬美元——遠低于其他國家,也是印度以節(jié)儉方式開展太空工程的一個證明。
專家們說,印度能夠通過模仿和調(diào)整現(xiàn)有技術(shù)來保持低成本,這要歸功于大量的高技能工程師,他們的薪酬只相當于外國同行的一小部分。
印度在2014年成為第一個將航天器送入火星軌道的亞洲國家,它定于明年向地球軌道發(fā)射為期3天的載人飛行任務。
由于2019年ISRO的上次登月任務在最后關頭失敗,該組織急切期待23日“月船三號”的著陸。當年,在“月船二號”探測器計劃著陸前,任務控制中心與它失聯(lián)了。
ISRO負責人索馬納特說,參與2019年登月任務的許多人參與了這次任務,“月船三號”成功著陸證明了他們多年來的努力是正確的。
躋身太空強國
ISRO前負責人西萬對法新社記者說,印度探索相對來說未被探測的月球南極的努力,將對科學知識作出“非常、非常重要”的貢獻。
此前,只有俄羅斯、美國和中國實現(xiàn)了在月球表面的受控著陸。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杰克·沙利文對“月船三號”的“歷史性著陸”表示稱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也表達了祝賀。
據(jù)德國《世界報》網(wǎng)站8月23日報道,繼4年前的失敗嘗試后,印度成功實現(xiàn)無人探測器在月球的軟著陸。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因此成為第四個成功登月的國家。
近1.8噸重的“維克拉姆”著陸器和用于在月球塵埃中進行短途旅行的26公斤重月球車僅能使用14天。由于缺少熱源,它們會在下一個月夜被“凍死”。不過,月球車的小輪子上設計有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標志和印度地標,隨著月球車的行走,它們將被永遠留在月球塵埃中,類似1969年美國載人登月時留下的第一個腳印。
4年前的2019年9月,印度的首次登月嘗試在著陸前不久,因軟件問題而失敗。印度從當時的錯誤中吸取了教訓。不僅對著陸器的著陸腿進行了加固,還在自動駕駛著陸過程中增加了障礙物警報系統(tǒng)和距離測量系統(tǒng)。
隨著此次登月任務的成功,印度現(xiàn)已躋身頂級航天國家的精英行列,并成為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太空霸權(quán)爭奪戰(zhàn)中需要認真對待的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