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唱儺儺,跳儺儺……”近日,第十九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在成都開幕,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射箭提陽戲改編的舞蹈《跳儺儺》在非遺展演節目中精彩亮相。
展演現場,10多位演員身著獅子頭服飾、頭戴面具,將祈福的虔誠、豐收的喜悅、迎客的熱情等情緒自然融入表演中,生動精彩的演繹獲得了現場陣陣喝彩。
“這是我們川北地區迎接貴客、慶祝豐收、祈福的一種儀式。”擔任該非遺表演的指導老師王春生介紹,這也是昭化區首次在西博會上展演非遺。為了充分展示射箭提陽戲的風采,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廣元獨具特色的非遺文化,他們排練了一個多月。
據了解,射箭提陽戲,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是中國乃至世界都有一定影響的傳統儺戲品種被譽為中國儺戲的“活化石”,是宗教與藝術相結合的一種原始古樸的戲劇形式。其歷史悠久,特征獨具,由人和木偶同臺演出,演出形式十分獨特,有三十二天戲和三十二地戲,行當分生、旦、凈、丑,只有擊樂,沒有弦樂,整個唱腔主要吸收當地民間小調和山歌,具有典型的地方性特征。
綻放非遺時代華彩,讓非遺煥發新的生命力。近年來,昭化區組織開展了射箭提陽戲優秀劇目進農村演出活動,并創新表演方式和表演內容,讓非遺文化更接地氣。同時,邀請非遺傳承人、藝術家等參加大型演出活動,不斷加大對外宣傳力度,使更多人了解昭化非遺文化。昭化區還積極打造文化品牌,通過“沉浸式”互動體驗,讓群眾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脈絡和魅力,帶動更多人加入到弘揚非遺時代價值的隊伍中來。(記者 戚原 通訊員 王菲菲)